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场地位于北京市小经厂胡同的一个大杂院内,地处西南角。占地仅为26.1㎡,四周皆与邻居相接,其采光、通风与私密性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第一次来到这里,我就被入口处的枣树和香椿所吸引,场地与树的关系暗示了在这里建筑的可能。我们想要在这里营造一个融入自然的工作室。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▲入口草图Sketch for the entrance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▲树影墙草图Sketch for the wall catching the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▲剖透视图Perspective section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▲入口 Entrance
空间的探索首先从四合院出发。由于场地的限制,建筑四周被封闭起来,外墙封闭下,空间通过设置内院开放向自然,这是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同构。但是由于空间过于狭小,内院进一步缩小为天井,这种带有狭小天井的封闭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常见的类型。外围的封闭获得私密性,向内的开放获取自然。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在这个极小的空间里,想要创造丰富的自然并不容易。我们通过“借景”的方式将自然引入建筑,建构一个充盈的内部世界。在这里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视觉上的呼应,更是丰富的身体体验。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建筑由两层加一个露台组成。一层局部下挖,以增加层高,作为多功能室使用。可喝茶,聊天,开会,移动办公,聚餐。光线从两侧的天窗和天井中撒落下来,让空间在一天当中充满变化。中间用混凝土浇筑的吧台桌集成电源,充电接口,洗手盆等,方便各种功能的使用。书架取消顶板,将第二层隔板镂空,以便光线从书架上透射下来。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二层光线极佳用作日常办公使用,一组矮柜设置在吹拔边缘既作为栏杆,又是中央空调室内机的外罩,矮柜衔接长桌,形成一体,简化空间中的物件。来客不知空调所藏何处,又能感受到温度的舒适性。二楼的台阶使用8厚钢板,从墙上生根长出,使其显得轻盈,让光线可以更多的进入下层空间。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露台进一步探讨与枣树的关系,设计中使用蒲团及矮茶台,让人更贴近地面,被枣树包裹在其下面,营造树下静坐的适宜尺度。西侧以木质花池为栏杆,提高私密性,傍晚时分,坐东朝西,透过花池上的植物,欣赏西边落日。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![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 案例分享丨樹院-胡同里的极小工作室]()
End